走近葬禮策劃師:為他人導演“最后一幕” 從不主動與人握手
走近葬禮策劃師:為他人導演“最后一幕” 從不主動與人握手
發(fā)布時間:2017-12-30 18:47 來源:豫都網(wǎng) 我要投稿
[摘要]葬禮策劃師經(jīng)常會在醫(yī)院守候 葬禮策劃師主要工作就是最后一幕為別人策劃葬禮,如果平時沒有活兒,走近葬禮王輝一般都會待在醫(yī)院,策劃一旦有人去世,人導他就會隨叫隨到,不主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動人幫助家屬做點力所能及的握手事情。然后會想法和對方家屬溝通,最后一幕看看是走近葬禮否需要殯葬服務或者葬禮策劃...
葬禮策劃師經(jīng)常會在醫(yī)院守候
葬禮策劃師主要工作就是為別人策劃葬禮,如果平時沒有活兒,策劃王輝一般都會待在醫(yī)院,人導一旦有人去世,不主他就會隨叫隨到,動人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握手幫助家屬做點力所能及的最后一幕事情。然后會想法和對方家屬溝通,看看是否需要殯葬服務或者葬禮策劃。
□記者呂高見文趙龍翱攝影
核心提示|電影《大腕》中,葛優(yōu)飾演的尤優(yōu)為他人所策劃的葬禮曾經(jīng)轟動一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群人,用創(chuàng)意賦予葬禮全新的含義,那就是葬禮策劃師。
葬禮策劃師,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角色,他們被人需要,同時也會被人唾棄。個性化葬禮并不是哭泣、悲痛的代名詞,只要用心,它也可以很溫情,甚至令人終生難忘。那么在鄭州,葬禮策劃師是如何工作的?會遇到哪些困難?
現(xiàn)場|在醫(yī)院守候,詢問逝者家屬是否需要服務
11月29日,寒風瑟瑟,氣溫驟降,冬日的鄭州格外干冷。很多人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包裹得嚴嚴實實。
鄭州金水區(qū)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室內(nèi)很溫暖。上午9點多,急診搶救室門口走廊,往返的醫(yī)生、護士神情緊張,來去匆匆,不時推著被急救的病人經(jīng)過,患者家屬一路小跑緊跟其后。
王輝(化名)坐在走廊靠北側(cè)的椅子上,手里拿著兩部手機。他時而雙眉緊鎖,時而又向四周張望。坐累了,就會站起來走走,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王輝是一位殯葬服務公司的葬禮策劃師,90后,老家在洛陽,今年25歲。一米八的個頭兒,長得白白凈凈,上身穿黑夾克,下面黑褲子,腳上蹬著黑皮鞋,就連里面的毛衣也是黑色的,小伙兒看著格外成熟。
“在醫(yī)院,我會詢問逝者家屬是否需要殯葬服務或者葬禮策劃。如果需要,我就會向公司報告,然后根據(jù)逝者家屬要求,量身定做比較滿意的策劃。”王輝告訴大河報記者。
“但這項工作很不好做。”王輝所在的殯葬公司王林經(jīng)理表示,之前他也是一名資深的葬禮策劃師,從2001年開始接觸,已經(jīng)有10多年了,策劃過數(shù)百場葬禮,“有人需要,我們就會比較受歡迎。用不到,就會遭到對方的歧視。”王林補充道。
辛苦|怕家人嫌晦氣,他瞞著父母做葬禮策劃
王輝做葬禮策劃三年多了,和剛結婚不久的妻子住在醫(yī)院附近。但至今為止,他遠在老家的父母,還不知道兒子是做這一行業(yè)的。
王輝說,老人都很忌諱殯葬服務,認為經(jīng)常和死人接觸不吉利,會帶來晦氣,所以一直瞞著父母。“他們問在鄭州具體干啥工作,我就說做銷售,或許,這也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吧。”王輝笑了笑,露出上下兩排潔白的牙齒。
不僅家人親戚忌諱,就連朋友也是如此。“朋友聚會,我從來不會主動和別人握手,還是怕對方知道我的工作性質(zhì)后,覺得別扭和尷尬。”王輝說,他也不會遞名片給對方,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王輝坦言,之所以做葬禮策劃師這行,他覺得比較冷門,工資待遇還可以。平時交友也在這個圈子,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義。
與逝者家屬溝通、形成流程框架、書寫主持詞、收集逝者資料等,這是葬禮策劃的一般工作流程。這個流程,做完后在征求逝者家屬修改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具體實施。通過葬禮策劃為逝者導演一場最完美的謝幕式,讓親人不留遺憾。
故事|一年策劃百余場葬禮,盡量做到讓逝者家屬滿意
中午12點,王輝到醫(yī)院門口買了一盒快餐,填飽了肚子。他不敢走遠,仍在醫(yī)院值班。
“葬禮策劃,就是從事情感交流的服務行業(yè)。”王輝介紹,要想完成一個讓客戶滿意的葬禮,需要葬禮策劃師有著豐富的感情和敏銳的洞察力,不然就很難與客戶溝通。
對于這一點,王林也深有體會。他說,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思想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三鞠躬、轉(zhuǎn)一圈、握一次手”的葬禮模式將被打破,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不太能接受傳統(tǒng)儀式,對葬禮都有了較高要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場最好的葬禮,每個答案都不一樣。”據(jù)王林透露,一年能策劃百余場葬禮,盡量做到讓逝者家屬滿意。
2010年,鄭州一位年輕母親帶孩子開車,途中遭遇車禍,4歲男孩不幸去世。孩子家人找到王林,要求他們辦一個個性化的告別會。經(jīng)過和家屬溝通,王林在東區(qū)找到一個大型場地,灰色的地毯旁,兩組氣球上面寫著“爸爸愛你”“媽媽愛你”,除一些個性化裝飾外,現(xiàn)場還有禮儀小姐,5人拉小提琴,告別會四周全是孩子的寫真照片,中間設計了一個大的背景墻,Led顯示屏,并制作了一部短片,最后環(huán)節(jié)是放生小金魚。那次,讓很多人難忘。
還有一次,為一位老人舉辦葬禮,儀式結束后,家屬感到非常滿意。老人的三個女兒,見到王林時,深深地給他鞠了一個躬。
但也有委屈的一面。有時候,碰到逝者家屬不理解時,“會被一腳踹出來”。
幫忙|替逝者家屬送花圈掃墓
作為葬禮策劃師,平時工作中,除了幫人策劃個性化的葬禮外,有時還要為出車禍的逝者化妝,膽小的人不敢靠前。此外,還要幫逝者家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說代送花圈、代為掃墓等。
剛開始工作時,王林沒有太多經(jīng)驗,有時也會受騙。一次,一個上海的顧客打來電話說,讓代送4個花圈,下午兩點送到指定的鄭州一家店。沒想到,當他開著卡車把花圈準時送到時,頓時傻眼了,對方不但不領情,反而報了警。
后來,經(jīng)過了解才知道,該店正在裝修,之前從上海買了臺電腦,最后退了回去,可能是遭到報復。那一次,賠了近千元。王林說,“以后就慢慢積累了經(jīng)驗,再沒受過騙。”
2014年夏天,一位逝去老人的兩個女兒在國外生活,眼看到了老人祭日,由于路途遙遠,加上工作太忙回不來,當時,通過電話,她們聯(lián)系到了王林,想讓他們公司派人到北邙陵園代為掃墓。接到任務后,王林到壽衣店買來了祭品和鮮花,穿著藏藍色西服,打領帶,為逝去的老人掃墓,隨后,并拍攝了照片傳給兩個女兒,對方很滿意,雖然花費只是幾百塊錢,卻了了對方一個心愿。“這也是助人積德的事,賺多賺少,圖個心安理得。”王林說。
王林告訴大河報記者,做這個工作有個秘訣,夏天和冬天生意會比較好些,現(xiàn)在都是靠熟人或者老客戶介紹活兒,一般自己聯(lián)系的話,會遭到逝者家屬歧視。
生活|策劃師收入不低,談對象很難
目前,鄭州的殯葬服務公司有多家,個性化葬禮越來越受人青睞。很多公司招聘員工,底薪5000元,還要求大學本科學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該群體收入不低,但另一半一般不好找。多名葬禮策劃師表示,談對象時,對方得知是從事葬禮策劃的職業(yè),大多都會提出分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痛。
“我們早晨5點多起床,最早的儀式一般在早上6點多,晚一點的在上午10點多,忙的時候連口水都顧不得喝。”王輝說,從事這個工作,要24小時值班,不管是深夜還是凌晨,遇到任務都要隨叫隨到,電話不敢關機,有時一天可能四五個人去世,有時一個星期還沒有一個。每月收入好的時候一萬多元,一般都在五六千元。既然選擇了,就要踏踏實實地工作。
王輝告訴記者,剛接觸這項工作的時候,很不適應,送逝者走的告別會上,哀樂一起,就會情不自禁和逝者家屬一起大哭。見慣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接觸太多人的悲痛,常常感到一種活著的幸福。
工作中的王輝性格穩(wěn)重,時常因為葬禮要緊繃著臉,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請節(jié)哀”“注意身體”。但在業(yè)余時間,他也會和平常人一樣,有著樂觀的心態(tài),開朗的笑容。
天色漸晚,醫(yī)院走廊燈亮起,王輝仍在急診搶救室門口守候。他告訴記者,這就是他葬禮策劃師的職業(yè),思想比較矛盾,既希望多賺些錢,又不希望看到太多的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