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年了!醫生最想揭穿4大健康謠言,為何就是不聽?
在過去的都年大健2018年,有沒有哪些關系到健康的醫生文章,是最想否曾一度不斷刷屏各大社交平臺?
又有哪些“震驚”、“男默女淚”甚至“不轉發就不是揭穿中國人”之類的說法呢?
年年有辟謠,今年特別多~
咱們這次跟著北京科學中心來為大家盤點下2018年度4大健康科學“流言”求真,康謠好讓我們在2019年可別再次上當!都年大健
謠言一:咖啡含致癌物,醫生喝了會致癌!最想
在謠言中,揭穿咖啡中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丙烯酰胺,康謠這種物質進入人體會引發細胞發生癌變。都年大健
事實上,醫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系教授解釋:
丙烯酰胺通常會在食物油炸、最想烘焙和烤制等高溫加工條件下產生,揭穿當加熱過程超過120℃,康謠丙烯酰胺就會產生,產生的量會隨著溫度增加、加熱時間越長而加大。
但凡是“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在《人類對丙烯酰胺安全膳食攝取量的預估》一文可提出,若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16微克比稀酰胺,才會有患癌的風險。
一杯160ml的黑咖啡,平均含有丙烯酰胺就達到0.45微克,若按照一位55公斤的體重的人而言,每日丙烯酰胺的耐受量達到143微克,每日必須至少需要喝318杯黑咖啡才能達到致癌的風險。
所以,除非你冒著不睡覺的風險,將咖啡當成水來灌才有致癌的可能。
普通人每日喝那幾杯,還真沒多大危險。
謠言二:疫苗無需接種
過去疫苗事件的確讓很多家長留下難以忘記的陰影,但每逢疫苗出了問題,就有不少人借此宣傳“疫苗危害論”,認為疫苗并無效果,不接種也無需關系。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解釋:人類自從發明了疫苗,天花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患病例減少了9成,白喉、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等疾病也明顯下降。
從個例分析,接種疫苗卻是會讓少部分的被接種者接種無效或產生副作用,但這種概率較低,若兒童不接種疫苗,患上傳染性疾病大大增加。
目前我國新生兒白喉、百日咳、乙肝病毒等發病較低,疫苗普及化與極高接種率功不可沒。
謠言三:洗牙對牙齒有害
有人認為洗牙會萎縮牙齦,導致牙齒變小和變松,牙縫也就跟著變大。
北京協和醫院無痛牙科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解釋:洗牙主要目的是祛除牙齒表面的細菌、牙結石與色素等。
通過洗牙可清除牙結石,牙根即可暴露出來,牙齒變得敏感。
若牙齒本身出現問題,牙齦已經萎縮,在洗牙時才會變得牙縫變大、牙齒松動,而造成這一切,確是牙周病留下的“禍根”,絕非洗牙。
所以,若不選擇洗牙,牙結石沒有及時清除,只會讓病情逐漸加重。
要想牙齒變得健康,咱們還得定期洗牙。
謠言四:家用節能燈會致癌
謠言中,節能燈所釋放的紫外線是皮膚癌的誘發因素,且還有汞元素等劇毒物質。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分析:之所以流言已傳主要是來自美國Live Science一篇撰文。
但根據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所發布的檢測數據,節能燈所釋放的紫外線僅僅只占了總是放能量的6‰,大約15瓦特節能燈紫外線功率大約在0.09瓦。
與太陽紫外線不同,節能燈釋放的長波紫外線,并不會穿透人體真皮層。
而節能燈的汞元素含量極少,且密封在燈里,要想引發人體中毒,除非幾百只燈同時碎掉,且一個人又得在極小封閉環境下吸入全部才會有傷害。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事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