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快充瓶頸!Nature Energy揭示鋰金屬電池電解質設計新準則
【美能鋰電】觀察:隨著電動汽車對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的突破要求不斷提高,傳統鋰離子電池的快充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逐漸接近理論極限。鋰金屬電池(LMBs)因其極高的瓶頸理論容量而被視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終極選擇。然而,揭示解質鋰金屬負極在快充條件下的鋰金不穩定性和鋰枝晶生長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屬電設計
近日,池電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新準Hee-Tak Kim團隊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系統闡述了實現鋰金屬電池快充的突破關鍵電解質設計原則,并成功在3-4C高倍率下實現了平坦致密的快充鋰沉積,為快充鋰金屬電池的瓶頸商業化應用指明了方向。
快充界面失效挑戰
Millennial Lithium
研究表明,揭示解質即使在慢速充電(0.2C)下能形成良好固體電解質界面(SEI)的鋰金先進電解質(如LiFSI DME:TTELHCE和LiDFOB/LiBF?FEC:DEC電解質),在4C快充條件下也遭遇了嚴重失效。屬電設計
失效表現為:
容量急劇衰減:電池循環壽命大幅縮短。池電
鋰沉積惡化:快充導致鋰沉積形態變得多孔、苔蘚狀,而非致密。
SEI結構改變:慢充形成的均勻、富含無機物的SEI層,在快充下轉變為更厚、有機成分更多、且無機微晶(如LiF)發生粗化(團聚變大) 的不穩定結構。
核心發現:快充性能衰退的關鍵并非通常認為的鋰離子傳輸限制,而在于高速沉積過程中無法形成均勻、穩定的SEI,尤其是其中無機組分的嚴重團聚。
陰離子選擇決定SEI均勻性
Millennial Lithium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以四氫吡喃(THP) 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 為溶劑的基礎電解質,并通過系統改變主鹽中的陰離子(X?= AsF??, PF??, FSI?, TFSI?, ClO??, BF??, DFOB?, NO??)來進行對比研究。
不同陰離子對SEI微晶尺寸及鋰沉積形貌的影響
研究發現,SEI中LiF等無機微晶的尺寸、鋰沉積的致密程度以及電池的快充循環壽命,都與所采用的陰離子類型呈現出極強的規律性:
弱配位陰離子(如AsF??, PF??) → SEI中LiF微晶尺寸小、分布均勻→ 鋰沉積更致密→ 電池快充循環壽命長
強配位陰離子(如NO??, DFOB?) → SEI中LiF微晶尺寸大、易團聚→ 鋰沉積疏松多孔→ 電池快充循環壽命短
機理揭示:表面電荷抑制團聚
Millennial Lithium
為什么陰離子會影響SEI中無機物的團聚?團隊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了背后的科學原理。
MD模擬揭示陰離子通過調節LiF團簇表面電荷影響其聚結行為的機理
過飽和與沉淀:在電極界面,電解質分解產生的LiF等產物處于高度過飽和狀態,會迅速成核并形成納米團簇。
陰離子調節表面電荷:
使用弱Li?配位陰離子(如AsF??)時,它們不易吸附到LiF團簇表面。反而是電解液中的Li?更容易優先結合到團簇表面,導致LiF團簇表面帶正電荷。
這些帶同種電荷的團簇之間會產生靜電排斥力,有效抵抗范德華吸引力,從而抑制了團簇的碰撞、聚結和長大,最終形成細小而均勻的無機相。
使用強Li?配位陰離子(如NO??)時,它們會強烈地吸附到LiF團簇表面的Li?位點上,使得團簇表面電荷近乎中性。
失去靜電排斥的保護后,團簇之間僅靠范德華力吸引,會迅速聚結并粗化,形成大的無機顆粒,導致SEI不均勻。
性能驗證:軟包電池展現應用潛力
Millennial Lithium
基于此原理,研究團隊進一步優化電解質配方。為避免使用有毒的AsF??,他們引入了四苯基硼酸根(BPh??) 陰離子。BPh??具有大尺寸和離域負電荷,與Li?結合能力更弱。
電解質的實際適用性
優化后的LiBPh?電解質(0.6 M LiPF?+ 0.2 M LiBPh?+ 0.4 M LiTFSI in THP:FEC)表現優異:
更高的SSL比率(94%)
更強的LiF團簇表面正電荷(+3.4 e)
更長的團簇聚結時間(2955 ps)
更細小均勻的SEI LiF微晶(D??: 2.3-2.9 nm)
更致密的鋰沉積(11.4 μm @ 2.1 mAh cm?2)
在高能量密度(386 Wh kg?1)軟包電池的測試中,該電解質在3C快充條件下循環120次后仍能保持76%的容量,顯著優于基準電解質。
這項研究突破了傳統認知,明確指出:
實現鋰金屬電池快充的關鍵,在于控制SEI中無機組分的納米結構,防止其團聚粗化。而電解質的核心設計準則,是選擇弱Li?配位的陰離子,利用靜電排斥穩定納米顆粒。
該工作不僅為快充鋰金屬電池的電解質設計提供了清晰的理論指導和可行的解決方案(吡喃溶劑+弱配位陰離子),也展現了鋰金屬電池在快充領域巨大的商業化應用潛力。
作為專注于鋰電技術前沿的觀察者與傳播者,【美能鋰電】持續關注并分享此類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們深信,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將推動整個行業向前邁進。
#美能鋰電#鋰金屬電池#電池快充技術#電解質#電池技術突破
原文參考:Regulating the nanocrystallinity of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fast-charging lithium-metal batteries. Nat Energ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