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而行,大同跨步向“天空之城”轉型
原標題:研發輕型飛機、天空之城運營賽事活動、御風而行培養人才……
御風而行,大同大同跨步向“天空之城”轉型
輕型飛機、跨步航空發動機和精密元器件研發制造,向轉型秀出“大同制造”硬實力;賽事活動、天空之城低空旅游、御風而行科普研學、大同短途運輸,跨步運營服務玩出“新花樣”;校企合作、向轉型通航培訓、天空之城人才培養達到“新高度”……作為全省通用航空業發展示范市,御風而行大同正憑借獨特區位優勢、大同氣候空域優勢、跨步航空運動歷史優勢,向轉型御風而行,開啟向“天空之城”的華麗轉型,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一園一校一場一站一基地”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初步構建起低空空域資源利用和低空飛行保障體系雛形,為古都大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空中”動力。
從“機翼”到“引擎”
鍛造低空產業鏈條
微型渦噴發動機體積小、能量密度高、推重比大,是各類微小型飛行器的重要動力源。近日,山西晚報·山河+記者走進大同航源眾誠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了50公斤級、80公斤級、100公斤級等不同型號的微型渦噴發動機,這些產品凝聚了企業在研發制造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持續付出。
“近期,公司佳訊頻傳,喜獲‘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與‘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這標志著我們的發動機在技術創新、專業化程度及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獲得了權威認可。”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麻岳敏介紹,前幾個月,公司一款型號發動機配合無人飛行器在靈丘平型關機場完成了多次飛行任務,所有架次均圓滿成功,發動機的穩定性和卓越性能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贊譽。
同樣位于大同市通航產業園區的山西維頂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突破液壓與過濾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通過自主研發實現關鍵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與技術自主可控。公司產品涵蓋微型精密高壓節流閥、溢流閥、柱塞泵及高性能過濾器等,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和能源開采等領域。
目前,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年貨值已突破3000萬元,并與客戶簽訂了2000多萬元的年度采購協議,當前已完成供貨約1500萬元。其柱塞泵類產品成功打入國內市場,替代了瑞士“比埃里”和法國“力度克”兩家國外產品,彰顯了“大同制造”在高端液壓領域實現國產化替代的重要突破。該公司負責人丁偉表示,企業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加快國際化布局,致力于讓更多自主研發的高端液壓與過濾產品走向世界。
目前,大同市建成了以通航產業園區航空器研發制造基地為代表的航空器制造和企業孵化基地,以輕型飛機制造為代表的6家高端制造類企業,主要開展輕型運動類飛機整機、輕型航空發動機、航空器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后續,將加大企業培育力度,讓越來越多的通航項目借“機”起飛,讓大同低空經濟持續迸發新活力。
云端瞰城
解鎖多元應用“飛行圖景”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季,每個周末的古城太平樓西北側的草坪上,都有熱氣球升空體驗項目。
“大同古城熱氣球游覽項目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留飛行方式,由專業纜繩牽引控制,飛行高度穩定在50米左右,體驗時長約5分鐘。在這一觀景高度,游客可以俯瞰欣賞古城夜色,感受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夏天,大同市全新啟動古城低空旅游項目,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游玩體驗,提升了大同古城的旅游吸引力,還與周邊餐飲等業態深度融合,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為大同夜經濟注入新活力。項目以代王府西側草坪為中心起降點,提供半徑8公里的古城低空旅游服務,涵蓋熱氣球系留和自由飛兩種體驗模式。
當前,大同低空旅游正以多元化的飛行體驗重塑城市文旅新格局。空中看火山低空旅游項目目前已開通兩條精品航線,即沿金山、狼窩山環線飛行航線和火山群至大同古城航線。除直升機項目外,大同推出的“乘坐熱氣球空中看火山”特色旅游項目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浪漫的游覽方式。采用自由飛行模式的熱氣球飛行高度控制在500米之內,30分鐘的飛行時長讓游客既能高空縱覽火山群景觀,又能欣賞火山周邊的花木田野、山川河流。
大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止于觀光,更著力構建低空產業生態。該市引入全國性熱氣球競技賽事,形成“觀賞—參與—競技”的產業閉環。去年,2024“華艦杯”航空模型國際級遙控特技(F3A)世界杯(中國大同站)和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山西大同站)在南六莊機場圓滿舉行。今年,大同市航空體育賽事熱度持續攀升,2025年全國熱氣球錦標賽如約而至,全國50支熱氣球參賽隊100多名飛行員齊聚古都大同,在蔚藍天空中演繹了一場場色彩斑斕的視覺盛宴。隨著賽事的深入,比賽場地也成為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旅游目的地,眾多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現場盛況。
產教融合
通用人才展翼高飛
新學期開始,山西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三學生們正滿懷期待地迎接即將到來的實習階段。
“這個暑假我一直在為實習做準備。”空中乘務專業的王梓浩同學接受采訪時難掩興奮,“學院為我們搭建了優質平臺,提供了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等多家單位的實習渠道。這將是把兩年所學付諸實踐的重要機會。”這個太原小伙表示,通過實習不僅能檢驗專業知識,更能為明年就業積累寶貴經驗。
提及自己的職業選擇,王梓浩坦言,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正是被大同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戰略藍圖所吸引。另外,通航服務業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需要與人打交道的職業特性,與自身性格特點高度契合。“老師專業細致的指導,加上學院完善的實訓設施,讓我對實現‘通航服務夢’充滿信心。”王梓浩表示,良好的形象氣質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專業的服務技能和應急處理能力。目前他正在加強形體訓練和英語學習,為即將到來的實習季做最后沖刺。
“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布局航空工程、航空運輸、無人機、信息技術4個專業集群,開設航空地面設備維修、民航運輸服務、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軟件開發技術等17個專業。”該學院副院長曾小舟介紹,為全方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學院以校企合作、參與競賽等形式,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包括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2025屆1036名在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已達95%。經常性、有計劃地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提高師生的創意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建、以賽促改。
就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航空交通運輸賽道的比賽中,該學院無人機系團隊以平行組第4名的成績獲得銅獎。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全國總決賽名單中,該學院航空運輸系王雅楠同學榮獲職教組(就業賽道)銅獎。
破“空”而行
擘畫低空經濟新航線
“60年前,我們在大同飛滑翔機,這在世界來說都是有名的。大同飛行氣象條件好,空域條件良好,非常適合培養飛行員,很多國外航空愛好者慕名而來。”近日,重返母校大同三中的韓拴柱回憶起在大同進行業余滑翔訓練的時光,言語中充滿自豪。
韓拴柱是空軍一級飛行員,空軍上校。1965年,他帶著飛天夢想進入大同三中附設青少年業余滑翔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在大同航空俱樂部進行業余滑翔訓練。經過緊張學習和訓練,韓拴柱從大同這片熱土“起飛”,光榮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預備學校,正式踏上軍旅征程。在23年的軍旅生涯中,他駕駛戰鷹翱翔藍天,多次出色完成重大飛行任務,因表現突出幾次榮立戰功。
雖然在大同的求學時光不過短短數年,但那段在滑翔學校揮灑青春、追逐藍天的歲月,早已成為韓拴柱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多年來,無論身在何處,他都時刻關注著家鄉通航事業的發展脈搏。
隨著國家低空經濟戰略的推進,韓拴柱以專業飛行員的敏銳視角,對大同低空經濟提出了系統性建議。“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驅動力。”韓拴柱建議,應優先盤活存量資產,啟動飛行員培養體系建設,可與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建立“代訓代培”合作機制,與民航大學聯合開展初級飛行員培訓項目,這樣既解決學員來源問題,又保障就業出口,形成人才培養閉環。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培訓機型需符合民航標準,可引入社會資本,與專業基金公司合作解決設備投入問題。在師資力量儲備方面,可優先從軍隊停飛或退休飛行員中選拔培養,這樣可以降低人力成本、確保教學質量。此外,在產業管理人員方面,他認為應堅持“精簡高效”原則,采用市場化公司運作機制,參考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實行靈活的人員配置方案。
通過系統化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夯實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根基;同時,深入調研市場需求,精準布局應用場景,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開拓的良性互動,推動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韓拴柱認為,可以率先開通“大同—太原—長治”省內短途航線,機型座位選擇在20座到30座之間,通過租賃方式降低運營風險。針對山西旅游景點分散而建設機場投入大的特點,可以發展短途通勤旅游航線,機型優先選擇固定翼和直升機。
韓拴柱分析大同低空經濟發展前景時強調:“大同具有空域資源、產業基礎等核心優勢,建議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爭取在產業扶持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獲得重點支持,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記者 郭斌 通訊員 張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