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個老戲骨患癌!為何胃癌一查就是晚期?醫生來為你分析
看過港片的個老小伙伴們,或許對廖啟智應該有所了解。戲骨
據香港媒體報道,患癌廖啟智近日爆出了患有胃癌,為何胃癌目前需要全面停工,查晚入院后接受治療。期醫
據悉,分析66歲的個老廖啟智曾一度病危,圈內好友紛紛為他打氣,戲骨他接受媒體采訪,患癌承認自己身體不適,為何胃癌目前已正在積極抗病,查晚表示有信心可以康復。期醫
胃癌,分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在我國最為常見的個老癌癥里,胃癌排在第二,而我國胃癌患者也不少,占據全球的40%。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細胞部位,是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一般發生于40~70歲的人群當中,以男性患者居多。
患有胃癌之后,如果能夠早期進行手術治療,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達90%以上。一旦進入晚期,癌細胞會快速轉移,即使采取綜合治療手法,5年的生存率也低于30%。
所以說,胃癌早期癥狀的發現特別重要。但大部分的胃癌已經發現便屬于晚期。
為何一查胃癌,總發現是晚期?
有80%左右的胃癌患者,一旦確診便屬于胃癌晚期,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與胃癌早期癥狀輕微,甚至是無癥狀有關。
患病早期,由于病灶比較小,幾乎不會給患者帶來一些不適現象,所以很難被發現。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比如上腹部反復隱痛以及身體乏力、食欲下降等現象。但這些癥狀與患有胃潰瘍、胃炎或者是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特別類似,所以很難引起患者的重視。
另外,胃癌的檢查方法一般為胃鏡。這種檢查方式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所以很難被大眾接受。
而一旦早期和中期被患者忽略,癌細胞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擴散,從而進入胃癌晚期。
導致患上胃癌的原因有哪些?
一、長期飲食不潔
導致患上胃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與長時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黏膜當中的細菌,屬于1類致癌原。
一般是由于飲食不潔有關,比如食用了一些腐爛變質食物,或者是攝入過多生魚片、生肉片或者是生海鮮。
另外,如果接觸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所使用的食品、餐具等個人用品的話,被感染的風險非常高。
而一旦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黏膜就會受到嚴重損傷,發展成胃癌的幾率會提高。
二、飲食過于“重口味”
導致患有胃癌的其中一個原因,與長時間的飲食不正確有關。
如果在日常飲食當中,長時間攝入過多辛辣、腌制、燒烤、油炸等食物的話,這些食物會使得胃部的功能受到影響,而且很容易刺激到胃黏膜,患有胃炎或者是胃潰瘍的幾率會特別高。
而一旦長期大量攝入這些食物,就會使得胃黏膜損傷加重,從而患有胃癌的風險。
三、長時間飲酒
酒精當中的成分乙醇進入人體內之后,會使得胃黏膜受到刺激。而且會導致胃黏膜變薄,甚至會出現破損現象。如果長期大量飲酒,患上胃潰瘍以及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除了以上三種行為習慣容易導致患上胃癌以外,長期暴飲暴食、過度饑餓以及食用過燙食物的話,也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如何才能早發現胃癌呢?
嚴格而言,早期胃癌的癥狀太不明顯,因此診斷早期胃癌比較難。不過好在隨著胃鏡的普及,可以大大提高胃癌早期被發現的機會。
尤其是在日韓兩個國家,它們也曾經跟中國一樣,都是屬于胃癌高發地區。
但隨著胃癌篩查的普及,上世紀60年代后,兩個國家都在40歲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日本早期檢出率高達60%,而韓國也在40%左右。
因此,對于40歲以上從未做過胃鏡,建議還是去檢查一次;若檢查沒問題,自己也沒有癥狀,可以在3-5年后再復查一次。
而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也需要每1-3年復查一次胃鏡。
而對于病理活檢證實伴有腸化生的患者,應該在半年-1年復查一次胃鏡。
#廖啟智患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