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法師》:有靈魂的網劇媲美大電影【娛樂新聞】風尚中國網
“故事就是一切” 改編是門藝術
曾用《玩具總動員》《冰雪奇緣》在全球卷走大量票房的美國皮克斯動畫公司有句名言:“故事就是一切。”這句話堪稱是法師影視作品的真理,一部劇一部電影究竟好不好看,有靈影娛劇情可謂是媲美關鍵,《無心法師》在這方面可是大電相當走心的。
說實話,雖然身處華語文學圈網絡IP大爆發的尚中好時代,但《無心法師》可并沒有沾上網絡小說的國網半點便宜,甚至其原著還是無心網劇聞風借著劇集的熱乎勁兒才得以出版紙質書呢。作者尼羅創作的法師同名小說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民國、有靈影娛抗戰、媲美“文革”和現代為背景,大電講述無心的樂新冒險,以及他愛上不同的尚中人的故事,但沒有轉世投胎這一說。目前的網劇版第一季是以民國為背景,保留了主角無心的設置,諸如有異能,顏值高,不老不死行走世間;在漫長的歲月中,與各式各樣的人與邪祟打交道,雖有佛心,但一樣要面對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人生七苦;他不是超人,一樣要為了生存去工作,比如在民國時代他就是個除妖師。但不同的是,劇版增加了新的設定,即無心每隔100年就會睡一覺,醒來就會失去之前的所有記憶,然后忘情投入下一個100年,不僅提前赦免了男主的多情,也為他選擇不同愛人時增添了幾分獨有的掙扎與堅持。
與原著不同的是,網絡版略微洗白了大反派岳綺羅,除了將其年齡從十三四歲改成了十六七歲外,還去掉了其喜食嬰兒肉的恐怖情節,將其刻畫成《天龍八部》中的阿紫,天真又殘忍,還帶有幾分蘿莉的萌態。同時,網劇版還附送了一個民國軍閥版“游坦之”張顯宗隨侍在岳綺羅的鞍前馬后,這對“嫌棄”CP的受歡迎度甚至超過了官配無心和月牙兒。再加上不著調的顧大人,整部網劇透著歡脫萌系感。
除了保留原作主要故事情節外,第一季網劇還原創了一部分故事,包括岳綺羅操控月牙兒體驗岳綺羅被封印前的生活,無心替顧大人的朋友除黃大仙,以及無心和月牙兒去山上溫泉山莊除蛇妖。雖然故事透著些許俗套,但對于非書迷來說,這恰好是培養了對無心的感情,看著看著就被圈粉兒了。全劇的劇情邏輯性比較強,三觀正,比如除黃大仙部分就是在說明環保的重要性,而溫泉山莊一場完全是人妖戀的全新戲說。全劇臺詞也相當接地氣兒,尤其是月牙兒經常所說的“啥”“俺”等詞,還透著些許小可愛。
對于網劇對原著的改編是經常會引起爭議,就算有作者參與編劇的《小時代》、《左耳》也會因部分脫離原著的改編而飽受詬病,電影版《何以笙蕭默》更是成了原著黨和影迷們吐槽的集中營。而《無心法師》的改編不僅滿足了原著黨,就連作者尼羅本人也成了追劇黨,在微博上狂點贊,難怪該劇會被網友們戲稱“國產良心劇”。
比五毛錢更多特效 法師竟遭“車裂”之苦
《無心法師》是一部捉妖玄幻劇,特效自然少不了。但與眾不同的是,《無心法師》走的是萌系路線,與恐怖不沾邊。比如岳綺羅操控的紙人借用了傳統剪紙技術,個個都如同成了精,上山下海搬重物不在話下。每個紙人甚至都有微表情,跟風靡全球的呆萌“小黃人”有一拼。變身后的黃大仙從泛黃的指甲到碧綠的眼珠,頗有幾分西方狼人的兇悍氣質。黃大仙的毛發制作尤為細膩,與《冰河世紀》里的劍齒虎頗為相似。青蛇戀里有著九百年法力的大青蛇長達6米,制作都細致到鱗片。而在16集里,搖搖晃晃的石傭更是萌出新界境
當然,除了動物之外,在無心身上的特效堪稱是使用最多的,如果說他開天眼時看到眼部若有若無的紅光還只是開胃菜,那么無心被岳綺羅砍掉半個腦袋時的透明效果才真正體現出整部劇的特效實力。隨著劇情的發展,無心更是開啟變形模式,從被亂槍打得只剩下手的無心到變成蛹的無心,還有化身成蟲的無心、四腳毛怪版無心、白毛猴子版無心,每一個形態雖然出場的時間都不長,但其制作精致細膩,讓人過目難忘。制作人蔡藝儂曾說4000萬的制作費有800萬都花在特效上,“好萊塢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因為我們可以請他們的團隊。” 如此高要求高水準特效制作,為網劇界特效制作提供了絕佳的參考范本。
1 |
不過《無心法師》可不只有老棉襖,根據當時的年代復原而來的軍裝也是相當精致的,完全不會像《偏偏喜歡你》里面那么現代感十足到離譜。顧大人和張顯宗的每套制服造型,都是讓人分分鐘舔屏的節奏。至于岳綺羅的幾套姨太太氣十足的裙褂,其實也是經過詳細考證過的,以復古為主。
音樂與音效更配主題 內加爾湖畔的孤獨旅行
眾所周識,精準的原聲音樂可以提升影視作品的品質,也是其另一張門面,像《007》系列的配樂、宮崎駿電影的配樂都是有著這雙重作用。而《無心法師》的片頭曲《貝加爾湖畔》(來聽歌)和片尾曲《最長的旅途》(來感受),也像電影的配樂一樣不僅有著超高辨識度,還有效表達了其孤獨這一主題內核,這在國內電視劇制作方面可是相當少見的。尤其是《貝加爾湖畔》中的風琴聲,配合上蕭瑟的北方小鎮,意境一下子出來了。
對于不少資深網友來說,《無心法師》的音效才是他們心甘情愿被圈粉兒的理由之一,當無心和月牙兒在人來人往街上走時,那帶著老天津味兒的“糖墩”可就是明證;當然還有月牙在院子里洗衣服時,院外悠長回轉的“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吆喝聲,一下子就人帶進舊時光。